热门关键词: 尤敬伟  王树仁  林忠明  张鹏轩  请输入搜索  张富敬

《黄帝内经》1080问的传说与考究

来源:未知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3 10:45
作者以《黄帝内经》有1080问的说法为题,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结合民间传说,论述了岐黄论医这一史实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对《素问》和《灵枢》全书中的岐黄论医问答形式,进行了......
  


安定祥   刘艳春

(甘肃省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甘肃 庆阳745000)

【摘要】 作者以《黄帝内经》有1080问的说法为题,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结合民间传说,论述了岐黄论医这一史实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对《素问》和《灵枢》全书中的岐黄论医问答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辨别和统计,证实了这一说法的存在。并对岐黄论医的地点、气氛、礼仪以及传授医术仪式等相关问题作了分析。此文填补了《黄帝内经》研究的一个空白,对于传承岐黄中医药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问答;考究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少俞、雷公等人,以问答形式为主讨论医学问题,历代医家编纂修订而成书的、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笔者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曾听到过关于岐黄论医总共用了三年时间,讨论问题1080个的说法。多年来,作为岐伯故里、岐黄文化研究的发起者和主要研究者,我们对这一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考索研究,使传说有了依据,现归纳成文,供同道们参阅指正。

1  历史文献对岐黄论医的记载

历代医家和史学家对岐黄论医这一史实记述颇多。举其要者有: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气血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序》:“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人物:岐伯,北地人,与黄帝论医,有素问难经行世。”

明·傅学礼《庆阳府志·卷九·乡贤》:“岐伯,北地人,生而神明,洞察天地、阴阳、四时、气运之理。黄帝与论医术,有《素问》《难经》行于世。”

清·慕少堂《甘青宁史略副编·卷四》:“岐伯,北地人,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咨于岐伯而作《内经》。”

《辞海》:“北地,郡名,秦置,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庆阳西南),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

以上历史文献说明了这样一个无法证实,但也无法否定的历史问题(或者说是故事),即:轩辕黄帝造访精通医术的古北地今甘肃庆阳人岐伯,并与之谈医论道,相互问答,流传于世,被后人整理编纂成书,从而有了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祖本《黄帝内经》。虽然医学界都认为《黄帝内经》不是出自一人、成之一时,但总有个最初的人来说、来记、来集,按照中华文明的来源的考证,追溯到黄帝时期,这是无可非议的。

2  流于庆阳民间岐黄论医的传说故事

笔者在组织编写《岐黄文化研究丛书·岐伯传奇》时采访到一位叫左思科的先生,他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在古代的北地郡,今天的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原名庆阳县)葛崾岘乡青龙嘴的山村里,有一位名医叫岐伯。因母亲患病不治而发奋学医,先是被钟南子收为徒弟启蒙,后又巧遇神农氏传其医术,学成后非常精通治病之道。有一天统一了北方的氏族大首领轩辕黄帝来到西北大地,先是在平凉崆峒山大道师广成子处求治国之道,后经广成子举荐又来到毗邻的北地拜访岐伯,求治病养生之道。他们相互问答,促膝长谈,非常投缘。黄帝随之把岐伯请到中原,在京城皇宫明堂继续探究医理,至少每天一次,一共用了三年时间,谈论了1080个医学问题,由造字大臣仓颉辑录,使人刻于兽骨之上,保存了下来,成为最早的医书初本。关于书名的取定,当时酝酿许久,岐伯的弟子少俞、雷公提议叫《岐伯真言》,岐伯坚决不允,认为是对天地不尊、对黄帝不尊,仓颉很有智慧,认为是黄帝与岐伯长年累月在明堂内更相问难形成的救人经典,就建议叫《黄帝内经》,得到黄帝岐伯和朝中大臣一致赞成,遂昭告天下,颁行于世,造福百姓。左思科先生之所以能讲出这么一个故事,是因为他在该乡任过多年的乡长和党委书记。据他说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他讲述的。左先生后来在身患绝症谢世之前曾约笔者在其家中见面,期望把岐伯文化做成大事,这也是笔者一直坚持研发岐黄文化的动力之一。

3  从《黄帝内经》中考究论医相关问题

3.1 岐黄论医的地点--明堂

《素问·五运行大论》:“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覌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

《素问·解精微论》:“黄帝在明堂,雷公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纶……。”

何谓明堂?唐太医令王冰在《素问》注解中说:“明堂,布政宫也。”《辞海》:“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其中进行。”《古乐府》:“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堂一般建于城南,东汉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唐代武则天曾建明堂,号为万象神宫,高294尺,凡三层,下正方,上八角,顶圆,洛阳有遗址。北京天坛祈年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3.2岐黄论医的气氛--安闲

《素问·阴阳类论篇》:“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覌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11]《素问·示从容论》:“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12]燕:王冰注解:安也。《辞源》:燕居:退朝而处,闲居。[13]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燕坐:安坐,燕,安、闲。”

3.3岐黄论医的礼节--叩拜礼、拱手礼、逡巡

《素问·气穴论篇》:“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願卒闻之。”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帝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注》:稽首:古代叩拜礼。捧手:《广韵》:捧,两手承也。犹今之拱手。逡巡:退让貌。描述了岐伯在行叩拜礼和拱手礼时,黄帝亦行退却不敢向前的恭谨礼仪。

3.4岐黄论医的问答形式

3.4.1直接发问回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3.4.2先论述,后提问回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甚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3.4.3先回答,后加论述。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西方者……,北方者……,南方者……,中央者……,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3.4.4不运用问答言辞,直接论述。这种形式写成的《素问》共有12篇,如《四气调神大论》等;《灵枢》也有12篇,如《小针解》等。

3.4.5岐黄之术的传承--歃血受盟

《灵枢·禁服》记载:“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予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必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予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此段经文描述了黄帝将与岐伯谈论医道形成的岐黄之术和方书,采用古代最郑重的一种盟誓仪式--割臂歃血,传授给岐黄的弟子雷公。

4  岐黄论医1080问的考索统计

笔者在对《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通读的基础上,对书中的问答个数逐一进行辨别和统计,基本结果是:《素问》一书中黄帝与岐伯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讨论问题597个,运用直接叙述问题31个,计628个问题;《灵枢》一书中一问一答讨论问题419个,直接叙述问题33个,计452个。两书讨论问题相加共计1080个。其中两部书中未用问答词而直接叙述的篇章,根据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版)的版本中的“要点分析”,以及河北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的“题解”,经过对原文的分析,认定了问题的个数。具体考辨统计见附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岐伯与黄帝共讨论了1080个问题的传说故事,不是无根据的杜撰,而与写作成书的原文事实基本吻合;也不是仅仅以3年乘360天的积等于1080这样简单的数字巧合,而与《黄帝内经》中讨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数基本相符。这证明古代前贤富有伟大的创造性和对医学哲理执着研究的求实性,值得我们永远的效法和尊崇。

附表 《黄帝内经》1080问查辨统计索引

1《素问》部分

篇名及次第                   论医形式       问答或叙述计数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问答式               4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叙述式               2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叙述式               2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问答式               2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问答式               3
阴阳离合篇第六               问答式               3       
阴阳别论篇第七               问答式               1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问答式               1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问答式              12
五藏生成篇第十               叙述式               5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问答式               2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问答式              1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问答式              6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问答式              8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问答式              1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问答式              2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问答式             13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问答式              1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问答式             22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问答式             10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问答式              4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问答式              2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叙述式             6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叙述式             3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问答式             5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问答式             6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问式式             5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问答式            22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问答式             5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问答式             7
热论篇第三十一                 问答式             8
刺热篇第三十二                 叙述式             3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问答式            11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问答式             6
疟论篇第三十五                 问答式            15
刺疟篇第三十六                 叙述式             3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问答式             1              
咳论篇第三十八                 问答式             5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问答式             6              
腹中论篇第四十                 问答式            16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叙述式             2
风论篇第四十二                 问答式             2
痹论篇第四十三                 问答式             9
痿论篇第四十四                 问答式             5
厥论篇第四十五                 问答式             7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问答式            12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问答式            13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叙述式             2
脉解篇第四十九                 叙述式             2                
刺要论篇第五十                 问答式             1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问答式             2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问答式             1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问答式             2
针解篇第五十四                 问答式             2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叙述式             1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问答式             2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问答式             3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问答式             6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叙述式             2
骨空论篇第六十                 问答式             1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问答式            10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问答式            34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问答式             3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问答式              2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问答式              1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问答式              9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问答式             16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问答式             32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问答式             16
五常致大论篇第七十              问答式             18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问答式             50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问答式            10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问答式             9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问答式             74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问答式              5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问答式              5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问答式              2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问答式              2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问答式              6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问答式              2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问答式              5


小计                   问答式597、叙述式31      628   

                 

2《灵枢经》

  篇名及次第             论医形式         问答或叙述计数

九针十二原第一         问答式               2          

本输第二                  问答式               1

小针解第三               叙述式               3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问答式              23

根结第五                  问答式               3

寿夭刚柔第六            问答式              12

官针第七                  叙述式               3

本神第八                  问答式               1

终始第九                  叙述式               3

经脉第十                  问答式               2

经别第十一                问答式              1

经水第十二                问答式              3

经筋第十三                叙述式              2

骨度第十四                问答式              2

五十营第十五             问答式              1

营气第十六                问答式              1

脉度第十七                问答式              2

营卫生会第十八          问答式             10         

四时气第十九             问答式              1

五邪第二十                   叙述式             1

寒热病第二十一            叙述式             4

癞狂病第二十二            叙述式             2

热病第二十三               叙述式             2

厥病第二十四               叙述式             3

病本第二十五               叙述式             2

杂病第二十六               叙述式             5

周痹第二十七               问答式             8

口问第二十八               问答式            15

师传第二十九               问答式            13                

决气第三十                  问答式             7

肠胃第三十一               问答式             1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问答式             1

海论第三十三                问答式             6

五乱第三十四                问答式             7

胀论第三十五                问答式            10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问答式             1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问答式             7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问答式            12

血络论第三十九              问答式             4

阴阳清浊第四十              问答式             6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问答式             4

病传第四十二                  问答式            5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问答式            2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问答式        9

外揣第四十五                    问答式        4

五变第四十六                    问答式       14

本藏第四十七                    问答式        6

禁服第四十八                    问答式        6

五色第四十九                    问答式       11

论勇第五十                       问答式        9

背腧第五十一                    问答式        1

卫气第五十二                    问答式        2

论痛第五十三                    问答式        5

天年第五十四                    问答式        6

逆顺第五十五                    问答式        3

五味第五十六                    问答式        3

水胀第五十七                    问答式        6

贼风第五十八                    问答式        3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问答式       13

玉版第六十                        问答式       13

五禁第六十一                     问答式       8

动输第六十二                     问答式       6

五味论第六十三                  问答式       5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问答式      9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问答式      5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问答式      7

行针第六十七                     问答式      7

上膈第六十八                     问答式      2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问答式      2

寒热第七十                        问答式      4

邪客第七十一                     问答式     14

通天第七十二                     问答式      6

官能第七十三                     问答式      4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问答式      1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问答式     20

卫气行第七十六                  问答式      2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叙述式      3

九针论第七十八                  问答式      4

岁露论第七十九                  问答式     13

大惑论第八十                    问答式       8

痈疽第八十一                    问答式       4

 

小计            问答式419、  叙述式33        452  

总计            问答式1016、叙述式64      1080

 

参考文献

[1] 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9(11):13.

[2] 周绍良.全唐文新编第1编 第3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2(11):1822.

[3] 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 中华书局,2007,(1):704.

[4] 明·傅学礼,清·杨藻凤等.庆阳府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12(1):723.

[5] 清·慕少堂.甘青宁史略副编卷四方术. 兰州古籍书店镇原图书馆影印, 2013.2:67.

[6]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1):881.

[7]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369.

[8]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571.

[9]  辞海编纂委员.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1):1182.

[10]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561.

[11]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549.

[1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刷馆,1983,12(1):1956.

[13]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1):467.

[14]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291-292.

[15]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1):260.

[16]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6.

[17]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44.

[18]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1):80-81.

[19] 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72.

 

注:该文内容由安定祥提供,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抄袭

 

作者简介  

1、安定祥,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医执业医师。

2、刘艳春,中医主任医师,庆阳市中医院原副院长、妇幼保健院院长、岐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部分文章作品是由艺术经纪人投稿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 010-88696922】

热门文章

热门佳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 2018 All Rights 环球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31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