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尤敬伟  王树仁  林忠明  张鹏轩  请输入搜索  张富敬

著名书法家常全来——献礼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来源:Admin5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0 15:19
常全来,男,汉族,1960年7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是位从普通农民家庭磨炼出来的书法家。8岁开始习字,酷爱书法艺术,临习各种汉碑,兼修各种隶帖,虚心好学,持之以恒。见字几......
  


50年行走在蚕头燕尾间
                                            ——记汉隶艺术的不倦追求者常全来

   常全来,男,汉族,1960年7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是位从普通农民家庭磨炼出来的书法家。8岁开始习字,酷爱书法艺术,临习各种汉碑,兼修各种隶帖,虚心好学,持之以恒。见字几画案而踟躇步止,书蚕头燕尾而流连忘返,每日十余小时沉浸在墨香氤氲中,难以自拔。

   常全来,现为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艺术顾问,中书协会员,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院士、中艺名书画院理事、国家一级书画师、北京韩村河文化发展中心常务理事,河南省当代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京华阁书画院陕西省分院副院长,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理事。

   常老师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临习各种汉碑,兼修各种隶帖,篆隶行草楷,无不涉猎,笔墨纸砚印,无所不通,见字几画案而踟躇步止,书蚕头燕尾而流连忘返,每日十余小时沉浸在墨香氤氲中,难以自拔。

   本文将从静、雅、文三个方面尝试解析常老师的艺术成就及其成功轨迹、书法艺术之路。


静:虚一而静专隶书

   全来先生受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萌发了学写字、写好字的念头。从小顽童式的舞文弄墨,到正规的临帖习字,他总是一丝不苟。那时他才八岁。镇纸,研墨,执笔,用腕,悬肘……小小的身躯顶着大大的脑袋,一不小心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艺术跋涉。篆隶行草楷,无不涉猎,笔墨纸砚印,无所不通,大而全,小而全,用在全来先生身上,特别恰当,特别在他2 0岁之前,不管什么字体来者不拒,全都练,全都写。
      


   多而不精,多而不强,何时能够出头?有时候常老师内心万籁俱静,看不到成功的彼岸。灰心丧气之余,忽然有一天发现汉隶之美、汉隶之魅,虚一而静攻隶书的想法在他年轻的心灵播种、生根、发芽、成长。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始创,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着里程碑式的奠基意义,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许慎在《说文解字》记载:“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石刻文本是汉隶的扛鼎之作,成为全来先生日夜揣摩、临摹、研习的重要作品。《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汉隶经典的《曹全碑》典雅华美、俊秀温润,深深吸引着常老师尚显稚嫩的审美眼光,也成为他的神交巨著。

   在常老师的作品中,曹全碑的影响随处可见,静是全来先生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精巧、朴实、厚道、丽质等蕴含在静气之中。《曹全碑》、《孔宙碑》、《刘熊碑》、《赵宽碑》等也都有着恬静、静谧之气。欣赏全来先生的汉隶,能够感觉到他书写时的心魂俱静、沉心静气。观摩先生创作,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虚一而静的大师。看他专注地书写的样子,似乎在做一场生死手术,而那主刀的大夫就是全来先生。有人说,观赏他的作品,胜食一桌美酒宴席,也让人回味无穷。

雅: 涉笔成雅传汉风

   如果说静是初识常老师作品的第一印象的话,那么雅字便是观摩全来先生的第二认知。初识全来先生,第一印象是高人雅士,深入交谈便知他是大雅君子;而温文尔雅的作品,典雅却不雍容的气度,让人如沐春风。
   与工稳端庄的《礼器碑》、《乙瑛碑》不同,和古朴方劲的《张迁碑》、《西狭颂》两异,当然和宽博厚重的《衡方碑》、《鲁峻碑》,雄放态肆的《石门颂》、《夏承碑》,古拙雄浑的《郁君开通褒料道刻石》、《郁阁颂》也是异类,全来先生的汉隶师从《曹全碑》,文雅、静雅、高雅之气横溢。冥冥之中,常老师是否留意过,曹全碑中也有个“全”字。
       


   隶书在汉代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当时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等,为中华书法艺术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这也正是常老师几十年来坚持汉隶不放弃的精神源头。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磔”,即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全来先生深得汉隶古代名家碑帖真意,用笔写意,结体布局,均求涉笔成雅。他先后跪拜刘世勇教授为师,虚心求学。主笔副笔明显,前呼后应,雁不双飞,美观大方,耐读耐看。他还曾多次驱车省城,向省书协副主席张剑锋老师虚心求教,每次如获至宝而归。他曾说过,写字每笔、每画,哪怕是一点都是用心之作,一丝一毫马虎不得。如果有个标准,就是每笔每画不可逾规3毫米,否则就是败笔。逾规,就是不符合他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要求。难得,有人说,常老师的字,每笔每画都是精品之作,每个字、每幅字,看着都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像恬静的处子。


   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审美,对于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有着不一样的审美。《曹全碑》全称《合阳令曹全碑》,字体结构舒展,秀美飞动,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深受《曹全碑》影响的常老师,不拘古法,推陈出新,在创作的路上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风格的艺术之路。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用在常老师身上恰如其分。因为,现实中,会装的人很多,不把自己装成两面人,就把自己装成变脸的川剧。全来先生以自己的人生爱好,用自己的言行和云章书写书法艺术的华章。
   和常老师接触几次后,全来先生的另一面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那就是谦恭仁厚。在文人相轻的风气里,全来先生总是自降身价、甘为学生。写累了他也会喝茶、抽烟,和朋友聊天。如果突然发现朋友的需求,立马表示,送你一幅。其情之真,其意之切,让人感动。飞文染翰之间,让人感受到全来老师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对朋友的真诚和付出。
       


文:溢于文辞著华章
         

   常老师常以书者自居,但无论和其书法作品交流,还是和其本人面聊,艺术之气四溢,谦虚、和气、静心之气度侧漏。在如今浮躁之风盛行,暴戾之气嚣张的时代,难得全来先生守得住三尺书案,坐得住冰冷板凳,和文房四宝为伍,与鸿儒白丁为友,笃学不倦,孜孜以求。
       

   斯文有加的全来先生,守文持正,法度森严,追求美文美字,坚持不为丑书背书,每天10余小时的书写、创作,五十年来的坚持不懈,让人不得不由衷地敬佩。在北京创作多年的常老师,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回归故乡之举动,亦是让人高山仰止。
   对常老师作品的第三感觉,就一个字:文。如果静是形体之美,结构之美。雅是精神之美、气质之美。那么文则是内涵之美、思想之美。


难怪常老师的隶书作品那么静美、雅致,因为心中装着满满的静美和雅致,心醇气和,和颜悦色的全来老师,像师长,像同窗,像多年的故友,永远是不紧不慢地和你交谈、交心,永远是不紧不慢地临池创作,和汉隶对话,与时代同频。 
(作者:六一童老)

*本站部分文章作品是由艺术经纪人投稿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 010-88696922】

热门文章

热门佳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 2018 All Rights 环球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31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