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尤敬伟  王树仁  林忠明  张鹏轩  请输入搜索  张富敬

笔墨纵横——著名青年书画家杨树玉作品欣赏

来源:未知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23 14:00
杨树玉,又名杨一,1974年生,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燕山国画院专职画家!河南省美术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
  



  艺术简介

  杨树玉,又名杨一,1974年生,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燕山国画院专职画家!河南省美术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副会长,驻马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驻马店市文联!先后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美术市场报艺术总监。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隶书展,赵孟頫书法展,第三届兰亭奖,第四届新人展,第六届楹联展,第三届扇面展。

  国画【童年记事】获2015年全国中国画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最高奖;

  国画【佛山蠢动】入展国际永乐宫大赛【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春酣】入展“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吴冠中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常乐无极】入展全国“八大山人”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彝家吉日】入展全国“美丽新思路,定西翰墨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山水清音】入展全国“水墨彭城”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童年记忆】入展全国“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秋韵】入展全国第二届丹青扬州花鸟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迟日江山丽】入展“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晨曦】入展“伯艺国年”全国人物画展,获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家园回响】入展“邮驿路,运河情”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先后在北京国艺馆,商务印书馆,北京天下收藏艺术馆,河南博物院等多次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作品被公安部,河南博物院、意大利都灵巴萨艺术中心等收藏。

篆刻:《网事如风》2cm×2cm 2017年

  杨树玉作画时有书写的快意,书写时有画画的意味,这感觉有痛快淋漓尽致的状态。点画留香!

——范曾(中国国学大师、中国著名书画家

炫彩如梦 疏朗如风

——杨树玉禅荷作品浅析

张本平

  荷花是一个平常得近乎老套的题材,历代大家名作众多,杨树玉选择禅意荷花作为主要题材无疑需要一定勇气。杨树玉的禅意荷花无剑拔弩张之笔,无污浊浓重之墨,清润通透而不流于轻薄,淋漓变幻而骨力自在,受到业内外人士及儒释道各界一致好评,公认为水墨禅荷的引领者。

  杨树玉画禅荷时常常选取荷塘一角,红荷盛开,荷叶正仰欹斜有致,新荷残叶相映成趣,水草漂动,塘水清澈,展示出一派盛夏蓬勃景象,几茎新荷从水中冲泥而出,彼此错落有致,偃仰多姿,有的尽情绽放,倾吐花蕊;有的含苞欲放,妖滴羞涩;有的初露湖面,清新润泽,它们驱开晓雾,揺曳裾裙,舒展四肢,放开胸怀,尽情呼吸新夏的空气,享受阳光的沐浴,迎接雨露的滋润,竟相展示着青春的活力和美丽的姿容。那白里透红的花颜在暗绿色的叶片的簇拥下更显润泽与光彩。那红,如艳影出清漪,那白,如凝脂,清清透透,毫无半点瑕疵。用心去读杨树玉禅荷作品,不觉满纸飘香,清新脱俗,使人备感神清气爽。曲而不媚,浓而不艳,香而不腻,花态、花色、花格一并跃然纸上,犹如身临其境,作者看似无意的抒写为我们营造出“太液香风移满袖,凤池珠露浥仙裳”的诗情画意,情真意切,韵味无穷。在诗情画意之间使观者更加深刻体会到画家恬适超逸的气质和优雅脱俗的品味。

  杨树玉的花鸟画探索,无疑体现了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换,体现了现代视觉方式对于传统审美体验的整合。他的禅荷不是追求出污泥而不染的文化寓意,不是表现孤高清逸的人格象征,而是体现出他对于田田清荷的独具个性的视觉表达。他的作品,一反留白于用墨的荷画,以“满”、“密”、“实”为特征,或残莲秋叶密不透风,或秋藤枯蓬以荷花为留白,或雨落荷垂满纸笔皴墨染,或月夜荷塘半影半莲半墨半色。所谓“满”,即构图的饱满和画面置陈的丰满;所谓“密”,即满幅画面密密层层,勾勾染染,不留空隙;所谓“实”,即笔墨所附着的形象切实,用笔用墨皆以形象为根本,收放自如而有度,挥洒随意而不任意。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心境的领悟,从他画笔下的禅语,荷花、山峦、树木,江水碧波可以感觉出他对佛洞悉与领悟,画境流露出心“既随物婉转,物亦与心徘徊”建构在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细腻的情感上。虽然画意传达的是古典的情怀,但我们还是被他独特的笔墨表现力所吸引,从而进行心的皈依,心的修行,心的归隐,心灵的沉寂。另外,他的禅荷对于山水画语言的借鉴及山水画境界的移用,正揭示了传统花鸟画作为文化寓意的消解。也只有在当下人们不再把“荷”作为孤高清逸的人格象征时,杨树玉才能在禅荷的图式个性中将环境的描写纳入视线,进而打破花鸟与山水的边界,并移用山水画语言进行境界的转换。杨树玉的学术影响无疑在清荷图式的个性整合上,但他同时也研习着山水画。他的山水画,讲究大块虚实对比,色墨并用,水色互渗,其意趣恰似花鸟画的同化。但实际上,他在形成这种山水风貌之前,曾深入地探寻元明文人的笔法脉络,他对于秀润幽深笔墨的沾染,都一一呈现在他的花鸟用笔之中,或者说,在他并举的山水与花鸟两大谱系里,一直进行着笔法与审美意趣双向互换的尝试,是山水的构成修正了他的花鸟图式。作为1974年出生的画家,在其最终走上专业创作道路之前历经磨练,但他和他这一代人在总体精神趋势上是关注现实,甚至是满怀激情地拥抱现实的。这就是决定杨树玉的荷花在文化视点上和文人荷花作为遁世清高、孤芳自赏象征的巨大区别,这就决定了杨树玉在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换中追索视觉个性的自觉意识,是入世情怀,最终决定了他审美视点的转移。七十年代出生的画家,更加强烈地感到大众文化对于精英文化的解构,甚至于他们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解构者和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者。杨树玉的个案,正这是这其中一种解构与阐释的环扣。

  杨树玉的墨荷透着一股强烈的人文风,其作品开创出了墨荷创作新趣象,耐品耐读从其特有的构图形式及墨荷精神实质,可以看出杨树玉豁达的心境和舒展的创作状态。此类作品从抽象的语境里孕育着丰富的画风语言。这是一组最新的作品,画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浓淡相宜的画面直观感受,更是当代墨荷创作的一股新鲜气息。艺术的精髓在于抓住创作的本源,悟其之道,方可驾驭笔墨。艺术家正是以这种激情的精神向墨荷艺术深处探源,笔与线的交织,墨与水的融合,共同构建成了杨树玉墨荷作品中的独特艺术气质和表现。其作品体现着传统艺术追求中对笔与线,墨与水的最高艺术追求。正是在这中凸显中,他作品中浪漫气息扑面而来。虽然他的墨荷作品更多的传达出的是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意味,但当我们更细心和深入地品味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笔尖墨端所流露出来的依然是一种具有传统人文之美的艺术气质。总之,无论他的彩荷还是墨荷作品,笔者仔细品读后,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杨树玉的禅荷作品具有鲜明的标新立异的个人性。其作品在水墨及彩墨技巧的发挥上可以说是匠心独运,他笔下的荷花既简约又繁杂,既概括又蕴蓄,像《雨意》《荷塘清趣》等,大巧若拙,拙中藏巧,他以墨赋形,试图以墨的写意来打破写实对形的钳制,给墨以大胆的表达,让人产生空灵开阔,意境悠远的感觉;其次,杨树玉的禅荷具有超越平凡的精神性。他的作品没有对自然的刻板的描摹,也没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生搬硬套,而是通过自己酣畅淋漓的笔墨,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在杨树玉的作品中,蕴涵着当代知识分子最为珍贵的人文主义传统。显然,杨树玉的作品从写生而来,但又超越写生。像《秋韵》《春酣》等作品,以笔立骨,以墨为主,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从容自然中表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和韵律;其三,杨树玉的禅荷具有与众不同的高格调。在古代汉语中,“格”的含义是规范、标准和风格;“调”则指诗和音乐的韵律。在今天是指人或者艺术作品的综合性风格特色,这种风格特色往往透露着某种文化背景,某种价值取向。绘画艺术的“格调”,是画家通过作品所呈现的一种气象,是绘画作品的精神元素与形式元素所建构的综合性趋向。它反映着画家的胸襟和趣味,取决于从事艺术的人的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和精神境界。在杨树玉的禅荷作品中,无论是中堂,还是斗方,也无论是四条屏,还是圆光扇面,都显示出其作品的高格调。线条舒畅,墨韵和谐,特别是表现残荷之破漏之处,荷叶之转折之态,有金石之拙。荷上之白鹳,意笔简简,却如神来之笔,韵味无穷,具有高度的形式概括美感。

  杨树玉的禅荷系列作品,深得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真谛。他善于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与强烈的现代意识融于一体,不论在感受上,还是在表现上,都别出机杼,用笔浑厚奔放,墨气淋漓酣畅,着意处,一丝不苟,放逸处,则点到为止,所谓在纵横之大写中注重细微处的用笔,达到了收与放的高度统一。显然,在绘画上,杨树玉走的是一条深入传统的道路,但他又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他的禅荷作品耐人寻味。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是国家任命的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彩墨相融 雄奇浪漫

——杨一彩墨山水画作品鉴赏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中国人审美情感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山水画家穷其一生实现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思想、情感酣畅淋漓地体现在画作中,让山水画更有意境与韵味。无论是巨幅的山水作品,还是充满了文人气息的隽秀小品,让人产生出无尽的遐想,充满了诗情画意,极富艺术感染力。拜读中原画坛当代彩墨山水画家杨一(杨树玉)的精品佳作,令人心旷神怡,感慨良多。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因此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题材。山水诗、山水画盛行;山水,自得其高远。在中国古典意境中,山水与人之精神境界有一种彼此映照的关系。品读杨一的一批彩墨山水画佳作,其作品皆以山与水为主题,以彩与墨为构成,融入当代之思想实属难得。观之,可以从其地域性的主题创作、笔墨语言、形式构成、“玄”和“素”的用色、以及自然之美和空灵之美等角度来解读其作品:是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繁中点翠,笔法精湛,构图巧妙,尽显盎然,画面语言独特而又富含生气。其彩墨山水系列作品,大多为四尺或六尺入画,描绘了山水大大小小的景色,最为难得的在于描绘了不同时节和气候的山水之景。他的山水之间,明显呈现了当代彩墨的诸多特性——审美的新奇感、错位感、陌生感,尝试穿越时空的熔铸传统与现代结合体图像艺术,因而异峰突起,成为时下市场和藏界关注的新热点之一。杨一在中原文化精神层面依然是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东方传统绘画沃土中,骨子里是老子、老庄、儒释道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脉取向。这从艺术取向上,首先奠定了他的诸多现在与未来创作探索,一定是居于主流审美脉络的新成。

  国画大师李可染曾说过:“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境”是通过“势”给人的一种艺术体悟。杨一对花鸟、人物、山水、书法均有研究,尤擅山水画,其笔下的彩墨山水拙与灵、轻与重、虚与实、动与静有一种很完满的统一,善于将万水千山化为那一团团氤氲之墨,使人怡悦,没有躁动之气,却因为他的风韵是集合了众家之长,体现了对传统的传承和创造性延伸到人文理念。所以其作品格调高雅,运笔老辣,点划浑厚,意境高远;在用意构思上,讲究精练,笔法多变,墨法淳厚,设色典雅明丽,能让参观者感觉到一片苍茫幽静、华滋浑厚的景色。黑白巧妙地分割、晕染恰到好处,便有了杨一这山水画中山水浮云的意趣。徜徉其间,可见满纸烟云,乱石危崖,山涧清泉潺潺流出;可见行云流水,游龙走蛇,老树枯藤,行人缓行,屋宇高耸,画面抑扬顿挫,气韵生动,富有动感美,充分诠释了杨一的哲学思想、文学修养与美学特质。

  细品杨一的彩墨系列新山水,可以明显分析出他在艺术手法上,东西方绘画图示的组构类型选择上,颇具匠心——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他的笔墨渲染,在宣纸上有机组接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构图,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他以全新的视角去写生或描绘作品时,对视觉上的直观触发感觉,做出带有理性色彩的概括性、符号化归纳。其彩墨山水系列作品描绘了他心中理想的山水,表达了其对山水真挚的感情,这份感情是最打动观者的。静观杨一的系列作品,可见其大量吸收和学习了米芾和南派山水的作品和思想。其作品彩墨灵动,皆以用彩墨为主,墨色层次分明,多用水墨横笔大点,在生宣纸上随意泼洒,不经意间又见其精心之构。他在创作中,不尽勾勒山石的具体线条,又以湿墨点缀,墨和彩交融后,画面浓淡相宜,不着痕迹,浑然一体,有一种朦胧与湿润的气韵,显得云雾飘渺,仿佛雨后初霁。其作品《家山有约》以笔蕴气、以墨取韵,作品空灵典雅,颇有山水之势,远山近峰虚实相映的山水景观带给人一种清幽、雄浑之美感。远处群山隐约可见,气象万千,颇有气韵,云蒸霞蔚,烟雾袅绕,呈现出神秘而多姿的仙境。而近处山石巍峨,苍松翠柏茂盛苍郁,瀑布垂落山涧,源远流长。烟波浩渺的河面,曲折环绕,一幅诗情画意之景,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画面里云山秋水,峰峦叠嶂,水云交织,草木苍郁,又弥漫着静谧之韵与灵秀之美,浑厚深邃,气韵生动,引人驻足品味,彰显出杨一精湛的笔墨;其作《山气日夕佳》,在布局广阔的同时,又不放过细节的描绘,对山石轮廓、肌理的刻画细致入微,画家继承传统又不满足于传统,对景物通过巧妙的搭配布局,给人一种“风光无限好,群山映翠绿”的感觉。

  画家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着色浓淡相宜,显得舒缓缥缈,悠远空灵,真实体现苍山秀水的恬静、雅致之感;其作《寒山僧踪》作品,杨一通过独特的视角虚实相映的笔墨,描绘了锦绣山河的美丽画面。画面上山峰巍峨,雾气缭绕,江水浩浩荡荡,林木苍劲有力。他用细腻的笔触,色墨灵动飘逸,呈现出一个恢弘、大气的山水世界。给观赏者以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他寄情于山水,让观者沉浸在这壮美的意境之中,高山大川极具艺术感染力;其作《云山隔岸青》,构图饱满,设色考究,笔精墨妙,青山绿水的唯美画面,他笔墨细腻,对景物刻画的细致入微,令画作看上去更加有空间感,在色彩的渐变之间,呈现出一幕诗情画意的山水意境,风景入画,引人入胜,极富艺术感染力,整幅佳作墨彩俱佳,彰显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恬静。品赏之中,仿佛已置身其间,极富艺术魅力,给人一种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精神确立,这种“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是杨一对山水认知的艺术感悟,更是对艺术境界的一种追求;在他的《曲径通幽》作品中,笔者看到了清、雅、淡、静、幽的意境,这些正是他山水画作品中禅意的表现。其作品中,没有低俗的浮躁之风,那些树林浸染、小桥流水裹挟下的美妙令人赞叹,与老子提倡的“致虚极、守静笃”相吻合,是一种物我和谐的境界。这也正是其彩墨山水画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所在,其画境自然随心性而超然物外,禅意山水呈现出疏淡高远、清逸空灵、净澈澄明的境界。观杨一的山水画,总能感觉到那股悠然自在的生活禅意,又仿佛一股清气扑面而来,一股冷风从我们心头刮过。杨一的创作尚“清”,但这个“清”不是举世混浊唯我独清的清,而是老子“清静为天下正”的清,也是李白“诗传谢朓清”的“清”;《寒山钟声》是杨一一幅代表性彩墨山水画精品,远方是茫茫群山,山上郁郁葱葱,中间是宁静的江河,一条小道通向山坡之上,山坡上房屋林林总总,房屋旁边还有几道山泉顺流而下,笔墨点擦之间正是中国传统墨色山水画的写照。他不但在疏密、深浅、纵横、浓淡上运筹帷幄,而且用笔讲究,构图严谨。他的彩墨山水画自然是有着不错的潜在价值所在。

  纵观杨一的彩墨山水画《四条屏》,其讲究渴笔湿墨,画线老辣、古拙,墨色变化自如。他运用颜色稳重古韵,常常以工整笔触描绘山水,利用宣纸的特殊性,水、墨、色相互融合与撞击,形成一个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美,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描绘山岗上浓郁的树丛,茂美浑厚的山林,层层叠叠,生动自然。《四条屏》山水画中设立的春夏秋冬更是让画面显得灵动有意境。艺术是有意味形式,是美的,杨一对此的设定则是恰到好处。

  “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山不动,水有情,动静结合;鸟动云不动,云不动但视觉动,描写了山林优美的风光。杨一的《惟余钟磬音》这幅作品,以秋景为题材进行描绘,用设色的技法描绘使作品色调提亮,让整幅作品中的山峰更显清秀俊美,画面在动静统一的状态下形成了稳定的结构,而山川、流水、云烟与屋舍等在“高远”“深远”“平远”中得到适当的配置,加上山体的实在性与云烟的虚幻性的结合,使画面产生了空灵感与飘逸感。从他的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杨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准。其画行笔于秀润缜密之中,透出潇洒清逸和浑厚华滋的韵度,作品意境郁勃幽邃,妙到自然。

  画山水不仅仅能画山水之形貌,重要的是一个画家通过他所创作的山水能够将自己的性情展现出来。杨一在山水创作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性情,一幅幅彩墨山水画,描绘出的一种种韵致,这韵致是他生命情态节奏与对山水感知的体现,也是他人生情态借助山水的物化。笔者能在笔、墨、色的互动中感受到某种动态化的活力,以及杨一似有似无的情韵。杨一的彩墨山水画,便是将骨子里那种清幽、雅逸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山水千里,山峰茫茫,云雾渺渺,逸笔寥寥,彩墨融融,如梦如幻,如影相随。杨一匠心尽付彩墨山水,令人钦佩!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评论家、鉴赏家、书画家、教育家,是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名家点评

  杨树玉的书法基础深厚,画风很独特,别具一格,具有新意!

  ——苗再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树玉的书法有很强的创造性,创造空间很强。很有伸缩张和延续性!在展览上容易突出,引人注目。

  ——张继(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书法创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杨树玉的大篆很具有书写性和情趣性,对线条的理解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升华,眼光很独到!

  ——叶培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树玉的画起点高,格调高,水墨高古,后生可畏!

  ——刘辉煌(中国美术家协会插装帧艺委会委员公安部群众出版社美编室主任)

  中国画有着它独特的绘画语言,其画法,金石,绘画构建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历史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大。杨树玉的绘画就是再这条脉络上承习古人在书法,金石,绘画上全方位探寻品读使得他在中国绘画的语言表达上具有纯正的笔墨技巧及绘画素养。他的花鸟画以书入画墨韵与线的流动,透出书法的笔性及墨的沉厚与变化透出文人的气息诠释出其传统的功力及自我的感悟。树玉对中国画的体验是多重性的,其山水画浓墨重彩在墨韵的变化中体现山的层叠及万物繁茂与自然界的雄浑,用线书写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产生墨线交融的笔墨世界。并且在墨色上施以重彩,石青,石绿,赭色作为主色调从画面上多以构成见长使画面产生一种视觉得张力以奇入画浓重与亮丽多对比出奇的主体来传递苍翠玄妙的山水境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体验自然创造性地记录对自然的再现。在他的书法及金石在临习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展,融绘画以书,以书融绘画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当感时代造化自然感悟与心久铭。

  ——王贵华(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树玉的画具有很浓的文人色彩。他画花鸟也画山水,故两者相互借鉴贯通。因为他书法功力很深,所以在绘画中体现出了成熟的线条之美,这正吻合了国画中以书入画的写意性。所以他的画是真正写出来的,这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

  ——吴建朝(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树玉的书法刚健有法,挥洒自如,如喷涌之泉,似决堤之流。自如有加,英气十足。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其画作构图果最,用墨淡雅,出手有章,挥笔有度,意韵悠长,令人思绪万千,经久回味难忘!

  ——丁福利(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

  树玉先生书画皆能,常常通过娴熟的技法追求博大浑厚的气象,于散淡中出雅致,寓疾缓中见性能,自然天成。

  ——方玉杰(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书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本站部分文章作品是由艺术经纪人投稿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 010-88696922】

热门文章

热门佳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 2018 All Rights 环球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31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