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尤敬伟  王树仁  林忠明  张鹏轩  请输入搜索  张富敬

95岁广东抗战英雄张英鸣

来源:未知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10 09:10
张英鸣老人今年95岁了,依然耳聪目明。直到现在,老人每天还坚持看新闻联播。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这位耄耋老人也从从箱底找出自己......
  

95岁广东抗战英雄张英鸣:战场上立大功 下战场带领村民致富并捐资助学

    张英鸣老人今年95岁了,依然耳聪目明。直到现在,老人每天还坚持看新闻联播。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这位耄耋老人也从从箱底找出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立功证书。张英鸣的儿子这才知道,父亲曾参加过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广州、海南岛的战争,后来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并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后来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立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战斗英雄。离休30多年来,老人也一直保持着革命军人本色,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办果场、农场带领100多位村民致富,还积极捐资助学。

    2020年12月3日,广东省张氏总会筹委会负责人张国华宗长、张天培宗长与几位常务委员跟随惠州市抗美援朝历史研究会叶新基会长,到淡水慰问95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张英鸣夫妇,祝愿他们健康長寿,得到了惠州挥善慈善会的热情接待。

    曾参与抗日和解放广州

    张英鸣的祖籍是广东陆丰陂洋镇。早在1911年,他的父亲便到东南亚谋生。当时,父亲在马来西亚开了一家杂货铺,卖粮食和蔬菜,他的父亲当时支持马来西亚游击队,并且经常捐赠粮食和钱物给马来西亚游击队,于是,1930年,张英鸣的父亲被遣送回国,回国时,父亲带着张英鸣,那时他才5岁。而他的母亲、姐姐则留在马来西亚。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回过马来西亚。

    回国陆丰老家生活没多久,日寇侵华将张英鸣一家人的生活彻底打乱了。张英鸣的父亲在担任陂洋镇三岭村保长时,因拒绝向日本人交粮食,带领村民抗日,被日本人杀害。他的叔父张房在担任陂洋镇抗日联防队长时,带领村民抗日,也被日军杀害。而这些史料,到如今仍记载在陂洋的地方志中。而他的哥哥张天应也于1942年在上海抗击日军侵略时壮烈牺牲。

    1943年,他抱着复仇的怒火,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独立20旅,被编入独立20旅一团二营二连当二等兵。至今,张英鸣对当时的战事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在三元里和日军战斗了三天三夜,三元里群众还给我们送饭。在军民齐心之下,我们打死了日军的旗手和十多名日军。随后,找来了日军的疯狂反扑,日军出动了坦克和飞机。我们只好且战且退。”这次战斗中,一名副连长和两名班长阵亡,后来,部队转移到河源连平、忠信一带继续战斗。

    让张英鸣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斗发生在1943年底,当时,在距离忠信10多公里的竹篙山,日军出动了大概1300民士兵,利用飞机大炮展开猛攻,但张英鸣所在的二连利用地形优势,从上而下向敌人展开反扑。张英鸣当时是一名狙击枪手,老人回忆说,当时,他扛着机枪一阵扫射,战斗足足打了七八个小时,一直从白天打到天色变暗。当晚,连长命令他去侦查敌情,他发现鬼子正在山下处理同伴尸体。他随后回去告知连长,最终,这一小股、几十名日军被“包饺子”一锅端,全部围歼。

    参加平津战役立大功一次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张英鸣决定去找自己的堂叔张凑古,他一直在大南山跟随东江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的古大存进行抗日。“我当时特别想成为红军的一员。”他说。但在去找堂叔的过程中,他又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1949年1月,傅作义部25万守军撤离北平市区,接受改编,而解放军正式入驻北平,宣告北平和平解放的胜利完成,也预示着平津战役的结束。此时,张英鸣正在傅作义的部队。“当时,听说北平和平解放,大家都欢欣鼓舞,终于不用打仗了。”

    后来,张英鸣被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4师炮兵团,参加了解放战争。“我们当时,从湖北一路南下,跨过长江,追赶国民党残余部队。”张英鸣后来还参加了解放广州、海南岛的战争。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英鸣还被中南军区授予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在张英鸣家,鲜红的立功证书,被他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着放在箱底,彰显着张英鸣不平凡的军旅生涯。大儿子张庚初说,这些证书都是父亲心爱的“宝贝”,他很少拿出来给别人看,很多证书他都是第一次见到,之前的证书更多,后来搬过一次家,部分“老古董”证书也遗失了。在他的立功证明书中写着,张英鸣因在1949年的平津战役中担任所在连队宣传员,积极宣传动员连队士兵,所在连队军容严整,没有出现减员,立大功一次。立小功两次则是因为他作为文化教员教战友学习知识,在部队“扫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战场上4次死里逃生

    新中国成立后,张英鸣因为学习过一些文化知识,转为文化教员,教战士们学习文化知识。但仅仅过了一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9月,张英鸣从东莞常平坐火车,一路北上到达了辽宁安东,然后从安东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老人说,从军十多年,抗美援朝战争是他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战斗经历。刚到达朝鲜时,天寒地冻,晚上气温达到零下20度,从国内带过来的棉衣根本不足以御寒。张英鸣的双脚各有两个脚趾,当时极低的气温下被冻伤了,这几个脚趾到现在都几乎失去知觉,已经严重变形。

    严酷的战争条件下,吃饭也成问题。张英鸣当时住在山脚下的防空洞里,有时在山上和敌人作战,需要潜伏一整天,如果山下往山上送饭的路被炸毁,就要饿肚子。有一次,因为随身携带的压缩饼干吃完了,山下往山上送粮食的路线也被敌人的空中活力封锁,张英鸣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双手双脚都被冻得僵硬。“当时下山时,渴得嗓子快冒火了。我们看到朝鲜老百姓家门口水桶里有水,还冒着热气,就拿来猛喝。朝鲜的老百姓赶忙说,这热水里面撒着草木灰,是拿来洗衣服的,不是喝的。朝鲜的老百姓特别热情,赶忙把我们迎进屋,给我们倒开水喝。”

张英鸣老人

    讲起抗美援朝战场山的经历,老人的思绪似乎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时而激动得高唱志愿军战歌,时而想起牺牲的战友,又黯然落泪。“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在朝鲜战场上,我4次死里逃生。”老人说,第一次是自己刚到朝鲜一个多月时,当时他和战友们住在防空洞里,结果敌军飞机前来轰炸,防空洞因为不牢固,在轰炸中垮塌。他的5名战友因此被闷死在垮塌的防空洞中。“我当时在的位置有一个树桩撑着,没垮下去,我算是捡回一条命。我当时在废墟中拼命喊着战友的名字,但没有回应。”说到这里,张英鸣忍不住老泪纵横。第二次,是1951年11月,当时他和战友到三八线附近的森林里砍树,加固防空洞。当时战友们一共开着6台车。结果,因为惊动了敌军,敌军派飞机前来轰炸,其余5台车都被炸毁,张英鸣所在的车因为比较靠后,才得以幸免。第二次,是1951年12月,敌军飞机突然前来轰炸,并从空中用机枪扫射,张英鸣因为身形比较灵活,赶紧在雪地中躺下并打滚,最后滚到了附近的一个水坑中,而其他几位战友都牺牲了。“当时看着牺牲战友的遗体,我的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他们前一天还在和我一起吃饭、说下,但就这么几分钟,人就没了。从那以后,我就下定了决心,我觉得就算战死在朝鲜战场,也是光荣的,也没什么害怕的。”第四次,敌人从空中投掷炸弹,张英鸣赶紧卧倒,但几枚弹片还击中了他的双腿,他的双腿直到现在还留着伤疤。“如果我当时卧倒的慢,就没命了。”

    雪夜突袭俘虏两名敌军获立功表彰

    张英鸣说,在朝鲜战场上,每一天都在经历生死考验。很多战友出发时甚至都没来得及跟家人道别,所以到了朝鲜后要给家人写一封家书,而张英鸣因为读过书,经常负责帮战友写信。“很多战友的家书,实际上都是遗书,因为他们知道,战事惨烈,他们随时可能牺牲,所以会提前把一些事情交代好。每次我写这样的书信,心里都很难过。有时泪水都打湿在信纸上。”

    而朝鲜战场上最让张英鸣感到激动人心的场面,则是他雪夜偷袭敌人抓获两名敌军士兵俘虏。那是1951年冬天,大雪纷飞,雪最深处齐小腿。当晚,副连长带着张英鸣和5名有经验的战士,每人带着4个手榴弹、一个卡宾枪和一个白床单。借着大雪的掩护,他们来到了距离敌人余额500米处的一处营地。“遇到敌人的探照灯时,就把白床单盖住身体,大雪纷飞,敌人也看不清楚。”他们的身体全都埋在大雪中,只留下两个眼睛在外面观察,当时,敌人正在进行交接班,两名美国士兵离开了。10分钟后,7人到达敌军营房,出其不意,将剩余的两名士兵按倒在地。这次俘虏敌军收获颇大,也让志愿军获悉了敌人在这一带的部署情况,志愿军连夜突袭敌军,打了一次小胜仗。这次经历,也让他获得了志愿军部队的立功表彰。

    张英鸣说,因为朝鲜天气酷寒,当不打仗的时候,基本上大家都躲在防空洞里等候指令。防空洞里的照明都靠煤油灯,几天下来,当他和战友们从防空洞里出来时,鼻孔和脸都已经被煤油灯熏成了“黑包公”战友们看着对方哈哈大笑。这也是在朝鲜期间难得的轻松场面。

    退伍不退色带领村民致富

    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张英鸣转业广东陆丰县(现陆丰市)陂洋供销社和食品站工作,至1984年离休。脱下戎装,褪去光环,张英鸣将自己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同立功证书一起,深藏在箱底。

    “我当时现在人民公社当办公室主任,后来就当畜牧厂厂长,养鸡、鸭、牛、羊、猪这些。”张英鸣说,自己从1943年开始入伍,一直到1954年退役,戎马倥偬12年,回到农村养猪养牛,虽然日子艰苦一点,但却感觉心里是甜的。“我们是经历过战争的人,直到打仗是多么残酷,所以,在乡下干农活,也感觉很幸福。”张英鸣拉着记者的手,笑着说。老人说,自己一辈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永远跟党走,听党指挥,相比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自己能活着,已经很幸运了,哪怕回到农村工作,也无怨无悔。冬天干活,老人起得最早,每天挑100多斤重的肥料在田埂上健步如飞。办养猪场时,每当母猪繁育时,张英鸣总是24小时守在养猪场。通过几十年的摸索,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养殖能手。

    张英鸣是个闲不住的人。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1984 年离休后,他依然在农场劳作。他在惠州市惠阳县淡水镇联合办了三个果场(淡水果场二队、淡水潘屋果场、 淡水尧岭果场),带领一百多人发动大家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致富。“我去到果场看他时,中午的时候,非常热,他还在外面挑水、浇树,他的干劲真的是一般的小伙子都赶不上。”张英鸣的大儿子张庚初说。

    除了办果场带领村民致富,张英鸣过去这几十年还一直积极捐资助学。“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条件读书,现在如果再不读书,就要当文盲,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每当听说周围有上不起学的学生,张英鸣总是慷慨解囊。张英鸣说,自己身体还好,手头的钱也够用,能帮助那些出不起学费的学生,自己也感到很开心。30多年间,先后有数十名学生受到他的帮助。但对于这些,他从不和子女提及。曾有人提议他和自己帮助过的学生见个面,老人哈哈一笑。“不必了, 不必了,他们好好学习就行了。”

    张庚初告诉记者,父亲向来严于律己,自从1984年离休之后,他极少向家人讲起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对于自己所做的好事,也极少提起。“今天要不是你来,他的很多战斗故事,他都是第一次讲起。他平时实在太低调了,真的是深藏功与名。”张庚初说。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实习生洪豆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凌跃

*本站部分文章作品是由艺术经纪人投稿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 010-88696922】

热门文章

热门佳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 2018 All Rights 环球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31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