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尤敬伟  王树仁  林忠明  张鹏轩  请输入搜索  张富敬

中国楹联学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会长、副会长

来源:Admin5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8 11:04
12月的三门峡天高云淡、天鹅翔集。26日,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三门峡隆重举行,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在内的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214名正式代表参加了大会,并选举......
  

 

   12月的三门峡天高云淡、天鹅翔集。26日,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三门峡隆重举行,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在内的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214名正式代表参加了大会,并选举产生了中国楹联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李培隽当选新一届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刘太品、肖良平、陈伟明、方留聚、刘年新、张海生、胡福利、鲁晓川、倪进祥当选副会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新华通讯社中广联党委原常务副书记蒋有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李殿仁,北京卫戍区原政治委员、少将,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孙本胜,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孙之贵,南昌市原市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豆罗,中国楹联学会党组书记、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胡春奎,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原巡视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李培隽,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刘太品、肖良平,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林向阳,市领导牛兰英、庆志英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湖滨区委书记亢哲楠,湖滨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全乐,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萍、区政府副区长亢晓、区政协副主席相海平等参加了下午的大会。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蒋有泉代表中国楹联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所做的,题为《服务人民、求正创新、再攀高峰》的工作报告。他指出, 2014年以来,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全国楹联界围绕七代会关于《务实创新,团结奋进,进一步发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主力军作用》的工作主题,精心筹划,奋发有为,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社会实践中,我国楹联文化事业稳步、有序发展,与日俱新,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他强调,过去的五年,中国楹联学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秉承“大团结、大楹联、大发展”的理念,策虑新思路、积聚新优势、塑造新格局,令我国楹联文化事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双创”工作稳健发展。全国已有123个市、州、县荣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340所中小学校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区、县)”增至12个,“中国楹联文化强市”达到4个。二是楹联教育再上台阶。注重探索楹联文化进入校园、渗入课堂、融入教材的新形态、新模式,有力地促进楹联教育以空前的力度向纵深发展。三是学术研究深入开展。以 “‘一带一路’楹联文化资源及其影响”、“把楹联写在党旗上”等为主题,在三门峡、成都等地连续举办14次中国楹联研讨会。四是创作活动日趋活跃。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为主题,举办的全国性楹联征集活动,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五是宣传出版不断拓展。编辑出版了《中国对联集成》《书香联萃》《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对联》杂志等学会主要报刊,呈现出了绚丽多彩,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六是联墨双修持续推进。为中宣部评选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书写近千副诗联作品。与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了习近平十九大报告语录对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当代楹联书法家作品等展览,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七是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党支部,形成“多通气、多商量、多服务”的良好工作作风。努力践行“大楹联”的理念,提倡楹联艺术与书法、诗词曲赋等多门类传统文学艺术形式相融合。倡导开展地域性或专业性的联谊活动,京津冀楹联协作体、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楹联文化联席会等,令楹联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颁发“全国联教深化年先进工作者”证书。


   他指出,今后五年要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要坚定不移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楹联文化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要继续把“双创”工作,作为学会工作的总抓手,持续释放“双创”工作的引领效应,落实“大楹联”“全民文化”“基础文化”,以及“楹联+”的发展思路。三要矢志不渝地把普及楹联知识、楹联文化进入校园,作为楹联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让楹联文化代代相传、后继有人。四要重视学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把培养人才,力推精品作为工作重点。五要坚持“以墨兴联,以联兴墨”的理念,继续搭建联墨交流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联墨作品展、培训班,不断扩大队伍,提升整体水平。六要强化楹联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继续保持团结一致,坚持深入基层,发扬不怕苦与累的作风,让领导班子成为广大联友信得过、有作为的好集体。

新当选会长、副会长集体亮相


   胡春奎代表大会主席团致开幕词。他指出过去的5年,广大楹联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工作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楹联文化得到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强调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全面总结七代会以来的全国楹联工作,研究部署今后楹联工作的规划和任务;讨论和修改“中国楹联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中国楹联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希望与会领导和代表要按照中国文联的要求,以繁荣和发展中华楹联文化事业为己任,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鼓劲、繁荣”的大会,开创中华楹联文化事业更加辉煌的新局面。

   李培隽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致闭幕词。他表示将不负使命,开拓创新,继续为中华楹联文化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中华楹联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国楹联学会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他表示,要按照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努力进取,继续前进,开创楹联事业的新局面,要团结和联合一切有利于楹联事业的各界人士,辛勤工作,潜心耕耘,以辉煌的业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期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上午的大会上,三门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兰英代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并预祝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她说,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在楹联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动创办了《中华楹联报》,创新开展了楹联大奖赛、楹联联谊会、楹联吟诵会等活动,精心打造了三门峡廉政楹联文化教育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楹联文化一条街等示范点,积极推进楹联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街道、进农村,充分发挥楹联服务社会、教化人心的正向作用,使三门峡成为中国楹联文化发展的一颗新星。她在致辞中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和普及中国楹联文化,不断培育壮大楹联创作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温润心灵、涵养精神、弘扬正气的楹联作品,真正把“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这一城市品牌擦的更亮、叫的更响、传的更广。

蒋有泉为三门峡市湖滨区颁发“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牌匾


   在下午的会议上,三门峡市湖滨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涛致辞。他代表湖滨区委、区政府对大会的胜利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新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会长的李培隽同志,以及各位副会长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近年来,湖滨区在抓发展、惠民生、搞服务、促和谐、强党建的同时,高度重视弘扬楹联文化事业。将楹联文化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高标准打造了廉政楹联文化教育馆,以及楹联街、诗词楹联学校、国学活动室等意搭配楹联文化阵地,举办了诗词楹联大赛、廉政楹联百家百联书法作品鉴赏等多场重大活动,有力促进了楹联文化在湖滨区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他同时表示,要以中国楹联学会在三门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特色亮点、扩大社会影响,努力把楹联文化事业不断做精、做优、做强,让楹联文化在湖滨打的更加出彩。

蒋有泉李培隽颁发“中国楹联文化强市”牌匾

会议通过了《蒋有泉同志作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决议》;通过了《中国楹联学会章程修改说明的决议》。会议还分别表彰了“中国楹联文化强市”“ 中国楹联贡献奖”和“联教深化年百名先进工作者”。

会议还对获得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的三门峡市湖滨区进行了命名。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为三门峡市湖滨区委书记亢哲楠授牌。湖滨区高庙乡、交口乡、崖底街道办事处、会兴街道办事处、前进街道办事、涧河街道办事处荣膺中国楹联文化乡(街道),湖滨区交口初级中学荣膺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基地。

庆祝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艺演出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盛世欢歌文艺演出,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向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祝贺献礼。

 


 

服务人民,求正创新,再攀高峰

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蒋有泉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各位代表:

   正值中国楹联学会成立35周年之际,我们相聚在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三门峡市,隆重召开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受中国楹联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今天,我们无比自豪地迎来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也无比欣喜地看到我国楹联文化事业所呈现的一个繁荣的新局面。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走过35个春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不会忘记,一代又一代热衷于楹联文化的有识之士,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当代中国楹联发展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缅怀已故的学会老领导、老前辈——傅钟、赵朴初、钟敬文、王力、魏传统、马萧萧、张旭、陈大远、顾平旦、曾保泉、尚文化、张过、毛智汉、夏茹冰、丁锡满、宋韶仁、孟繁锦、郭殿崇、常治国等诸位先生,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各位代表,中国楹联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4年9月20日在广东东莞召开。五年来,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全国楹联界围绕七代会关于《务实创新,团结奋进,进一步发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主力军作用》的工作主题,精心筹划,奋发有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行动纲领,为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砥砺前行,凝聚了新的精神动力。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社会实践中,我国楹联文化事业稳步、有序发展,与日俱新,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秉承“大团结、大楹联、大发展”的理念,策虑新思路、积聚新优势、塑造新格局,令我国楹联文化事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双创”工作稳健发展。

   开展以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为主题的“双创”工作,是十余年来我国楹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

   我们始终把“双创”工作列为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双创”工作不断拓展,传承与弘扬楹联文化的历史担当,由群众的自发行为,转向党政领导机关的自觉行为,并与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相融和,纳入宣传、教育、文旅等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成为“全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坚持深入基层,大力推进,培育典型,注重实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与达标条件,致力于提高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水平,为“双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继山西运城、湖北恩施、山东东营之后,认真总结、推广湖北荆州、云南玉溪、广西玉林等地所属县(区)全部成为“中国楹联文化县(区)”的先进经验,有力地带动了全国“双创”工作的扎实开展。至今,全国已有123个市、州、县荣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340所中小学校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区、县)”增至12个,山东东营市、潍城区,湖北荆州市、公安县、监利县、江陵县、洪湖市、荆州区,江苏太仓市,以及大连甘井子区跻身其中。山西运城、山东东营、湖北荆州、云南玉溪等4个地级市,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强市”称号。实践证明,抓好“双创工作”,是有效地扩大楹联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最终增强楹联文化的传承活力,实现“让楹联文化成为全民文化”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楹联教育再上台阶。

   “从娃娃抓起”,让楹联文化走进校园,是楹联文化普及、提高的“百年大计”,是我国楹联文化事业得以传承、弘扬的一项固本、铸魂工程。开展楹联教育,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是学校德智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进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特色学校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注重于探索让楹联文化进入校园、渗入课堂、融入教材的新形态、新模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审时度势,两次召开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为“全国联教深化年”。“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培训教师、研究课题,编写教材、完善课程,美化环境、营造氛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做法,因地制宜,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楹联教育以空前的力度向纵深发展。山西运城、山东东营、云南玉溪等相继实现楹联教育“全覆盖”;湖北荆州启动全市“楹联文化”示范校创建考评工作,有69所学校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山西运城市在实现楹联教育“全覆盖”之后,又筹划“联事、联创、联教、联产”四位一体发展布局,把楹联教育列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楹联传承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规划。

   实践证明,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的基础上,抓好楹联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与教材。我们积极开展楹联教师的培训工作,运用“传帮带、结对子”“学中教、教中学”“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广大楹联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楹联文化素养。我们组建楹联教师进修院,结业四期,来自湖北荆州、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和云南玉溪等地的数百名教师,接受系统的楹联知识和创作技法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校内一些楹联实体机构的建立,以及楹联教育制度、规划的编制,如白城师范学院的“楹联文化研究中心”、鞍山师范学院的“楹联研究所”、东营英华园学校的“中国楹联国学院”,以及太仓新区三小的《楹联教育课程实施纲要》等,使楹联教育有依托、有保障,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积极引导各学校设定课程标准,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目前,各地楹联校本教材日趋成熟,不仅内容丰富,印刷精美,而且能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各个年段的教材进行系统化、梯度化的设计,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潍坊三中开发的《国学明珠楹联文化》,以及闻喜、新绛和永济的楹联校本教材等,均荣获省教育厅的嘉奖。南京大学附中“国粹楹联人文教育课程”被批准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楹联文化省级课程基地。吉林白城师范学院开发的《楹联文化》课程在智慧树网上线,成为全国高校第一门楹联文化的慕课。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倡导将楹联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各地学校普遍重视楹联文化氛围的营造,无论是教学楼、教室、长廊、亭榭、宿舍、餐厅,还是黑板报、宣传栏、文化墙等,均悬挂、展示有楹联,充分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学术研究深入开展。

   学术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是推动楹联文化深入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的先导与基础,也是楹联文化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始终把抓好学术理论研究作为学会工作之本,以中国楹联论坛的方式组织各种类型研讨活动。近年来,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南地区暨少数民族地区楹联文化现状及其发展”、“对联学理论体系之建构暨当代对联名家创作交流”、“‘一带一路’楹联文化资源及其影响”、“把楹联写在党旗上”、“楹联文化与城市发展”、“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楹联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国楹联与群众文化”,以及“声韵学术理论研究”、“楹联国学理论研究”等为主题,在运城、蒙城、秀山、即墨、舟曲、东营、三门峡、高密、沿河、济宁、成都等地,从第六届至第十九届连续举办14次中国楹联研讨会,不断深化对楹联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还与浙江温州瓯海区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了每两年一度的“中国当代楹联文化奖”,为健全与完善学术研究长效机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四、创作活动日趋活跃。

   我们坚持以当好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正规军、主力军、常规军为己任,结合时政要务,组织开展各类楹联创作活动。近年来,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建军8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腐倡廉、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歌颂时代楷模、礼赞祖国河山等为主题的全国性楹联征集活动,彼伏此起,引人瞩目,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根据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我们参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主创工作;连续多年与中央电视台、中国书协等单位一起,分别以“实现伟大中国梦”、“迎春送祝福、网聚中国心”、“万福送万家”、“春联来了”、“新时代、新春联”等为主题,举办春联征集活动,并将历届优秀春联编辑成册——《春联里的中国》,成为楹联传统文化、网络媒体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一个文化品牌。与此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楹联评审工作,规范评审程序,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杜绝抄袭、舞弊的现象,为楹联创作与评析活动搭建稳固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宣传出版不断拓展。

   我们继续抓紧图书编著出版及网络宣传工作,尤其是下定决心、不遗余力,编辑出版《中国对联集成》,经对目前存世的60余万副传统对联作品逐一甄别、勘校,最终收录20余万副,这是历经十余年酝酿、筹策,纵览近千年对联发展和创作的一项卷帙浩繁、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与此同时,我们彰扬学会的学术优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古籍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与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纂出版《书香联萃》。此外,为中宣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专题提供楹联知识相关内容与史料。近期,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正在拍摄“对联里的中国”15集纪录片,将在2020年春节期间播映。我们不断充实、改进“中国楹联学会网”,与各地楹联组织联袂,采取开设楹联网站、网页,设立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拓宽楹联传播空间,加快楹联传播速度。我们充分发挥楹联报刊的桥梁作用,《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对联》杂志、《对联文化研究》、《楹联天地》、《中华诗赋》等学会主要报刊,与各级楹联组织出版的楹联刊物一道,绚丽多彩,百花齐放。

六、联墨双修持续推进。

   联墨一体、联墨双修,是楹联文化沿承、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楹联文化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必将充分展示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近年来,我们为中宣部评选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相继书写近千副诗联作品;与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楹联书法展、全国新文艺书画展;与首都书画院等单位共同举办习近平十九大报告语录对联书法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等单位联袂主办以“我爱你,新时代的祖国”为主题的新文艺群体书画展。近年来,与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一起组织写春联、送福字下基层系列活动累计上百场;连续四届举办正山堂茶文化系列全国巡回书画展;学会的主要报刊,坚持每期以一定篇幅的版面登载联墨佳作。所有活动与举措,紧扣时代主题,富有生活气息,热情讴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朝气蓬勃的人文风貌,焕然一新的社会风尚,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我们还指导举办四期联墨双修高级培训班。

为进一步展示联墨双修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于上个月在京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当代楹联书法家作品展览”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七、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组织建设,是楹联文化事业蓬勃继承发展的群众基础与保障。我们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根据中国文联党组的部署,建立了党支部,组织驻会工作人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务实、无私奉献”的要求,形成“多通气、多商量、多服务”的良好工作作风。

   我们充分发挥顾问委员会的作用,不断理顺学术、教育、书法、诗赋、宣传出版、对外交流、事业发展等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关系,努力践行“大楹联”的理念,提倡楹联艺术与书法、诗词曲赋、绘画、古琴、吟诵、摄影等多门类传统文学艺术形式相融合,相继配套设立对联文化研究院、书画院、辞赋研究院、春联文化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影视中心、摄影中心等机构。倡导开展各种类型的地域性或专业性的联谊活动,如华东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楹联教育联盟”、京津冀楹联协作体、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楹联文化联席会、楹联都市联盟、江南楹联教育基地联盟等,令楹联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例如,三门峡市首次举办全国楹联界春节联欢会,赢得很好的社会反响,既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又活跃了节日文化氛围。

   我们遵循学会章程的规定,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扩充楹联队伍。七代会以来,中国楹联学会的会员已从11,000人发展到迄今的17,300人,年均发展近千人;团体会员已增加至860余个。各地、各级楹联组织亦逐步完善、壮大,值得庆贺的是,内蒙古楹联学会经过近两年的积极筹备,近日已基本完成注册登记工作,终于实现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省市自治区楹联组织的全覆盖。据初步统计,全国各级注册会员已近200万人。会员登记归档、交纳会费等日常组织管理工作有序不紊。

   各位代表,七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楹联界的同仁以及关爱楹联文化事业的各级党政机关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上,清醒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例如,各地“双创”工作的进展不均衡,任务依然繁重,个别环节还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楹联创作的热情有所波动与回落,精品意识亟待提高;学术研究尚需进一步系统化;以全国几十万所中小学的基数来衡量,开展楹联教育学校的数量与当今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环境还不相适应,个别地区楹联教育还处于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状态,有些地区的楹联校本教材,在内容上还有待规范,在职教师楹联知识的培训任务依然繁重;联墨双修在广度与深度上还有相当的差距;至今,内蒙古楹联学会尚在筹备成立,而有些地方的楹联组织开展活动不多,甚至有名无实,等等。我们所面临的是不断推进我国楹联文化事业稳中求进的新情况新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与矛盾,在发扬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担当,恪尽职守,攻坚克难,竭尽全力改进工作。

   各位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些掷地有声的重要论述,昭示着一个承载历史、贯穿当下、引领未来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我们楹联界及所有同仁,必须深刻把握历史新方位和时代新特点,孜孜以求,奋发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是次大会,我们将要按照章程的规定,进行换届选举。关于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与目标,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与建议: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准绳,为我国楹联文化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方向,尊重楹联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从楹联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二是,要继续把“双创”工作,作为学会工作的总抓手,持续释放“双创”工作的引领效应,加大力度,形成互动格局,充分调动、发挥各地各级党政部门与楹联组织的关键作用,要不断落实“大楹联”“全民文化”“基础文化”,以及“楹联+”的发展思路,总结宣传先进经验,着眼于基层,拓展深度与广度,促进全方位均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除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之外,下功夫培育一批基础较好的乡镇村庄、社区街道、机关企业、旅游景点,有成效、见实绩。要改进工作方法,善于抓典型,发现新事物、推广新经验,认真施行对已授牌的市、县跟踪、检查制度,提高效率,巩固成果,增添工作的创造性。

    三是,要矢志不渝地把普及楹联知识、楹联文化进入校园,作为楹联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以大力度、全覆盖的声势,广泛动员、组织中小学开展楹联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喜爱楹联、懂得楹联,让楹联文化代代相传、后继有人。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地区交流、网络授课等方式,壮大楹联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与各地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定点、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有关楹联文化的学术课题立项,不断提高楹联教育的层次、衍生内涵。

   四是,要重视学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把培养人才,力推精品作为工作重点。要努力提高中国楹联研讨会的质量,把建立完整的、自身的理论体系提上议事日程,从对联学概论、对联发展史、对联修辞学、对联格律学、对联鉴赏等多元视角上,系统拟定研讨课题与实施纲要,集思广益,求正溯源。要在继续抓好报刊、网站等出版宣传工作的同时,善于融入新媒体的崭新环境,与时俱进,逐步推广、运用各种数字化的媒体形式。

   五是,要坚持“以墨兴联,以联兴墨”的理念,继续搭建联墨交流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联墨作品展、培训班,不断扩大队伍,提升整体水平。在联墨双修的实践中,要更加重视讲究联语文辞内容与书法笔墨之间的相互融通与有机统一,致力于创造丰富多彩优秀作品与时代经典。

   六是,要强化楹联组织的自身建设,这是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领导班子成员要继续保持团结一致,提倡沟通、互补、宽容,坚持深入基层,发扬不怕苦与累的作风,让领导班子成为广大联友信得过、有作为的好集体。要积极慎重发展会员,不断壮大楹联队伍,密切全国楹联组织之间的联系,完善团体会员的管理与运作机制,规范联络与沟通程序。各地、各级楹联组织要善于走进重要社会活动,提高走向社会、服务于民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团结务实的风气。

   各位代表,具有千年历史的楹联文化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新的征程、新的奋进已经展开,我国楹联文化事业必将走向一个光辉的未来。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再接再厉,求正创新,再攀高峰!


   26日下午,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楹联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


   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


   授予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牌匾。


   中国楹联文化强市


   中国楹联学会开展的“创建楹联文化城市”活动,对全国的楹联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表彰先进,促进发展,中国楹联学会特决定授予山西省运城市、山东省东营市、湖北省荆州市,云南省玉溪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强市”。


   中国楹联贡献奖


   中国楹联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年来,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和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着力点,全国楹联界的同志经过五年的努力,为楹联文化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表彰先进,推动楹联文化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楹联学会特授予19位同志“中国楹联贡献奖”。


   文元有、申士海、冯广鉴、宁志光、刘书平、孙英、李胜华、杨克辉、杨振生、张筱曼、林向阳、岳川、易武兴、胡豪、顾仕魁、容启东、黄家才、康斯馨、傅海青


   全国联教深化年先进工作者


   楹联教育是确保楹联文化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是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青少年学生心底的重要举措,中国楹联学会在多年来持续推进联教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2019年为“全国联教深化年”,并于2019年10月发出了《关于开展“2019全国联教深化年先进工作者”评选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评选工作,各地楹联组织及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学校,积极踊跃向中国楹联学会教育委员会推荐申报候选人。经中国楹联学会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李洪海等25位楹联教育基地学校校长、张琳丽等43位楹联教师、李冬艳等5位教育系统领导以及宗宝光等27位楹联组织负责人或联教分管领导“全国联教深化年先进工作者”称号。

   此次得到表彰的一百名“全国联教深化年先进工作者”,是辛勤耕耘在楹联教育领域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楹联文化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联教基地学校校长25名:


李洪海、刘向东、翟立安、高永智、许经军、王殿山、王涛、梁武卿、王富良、徐玲、夏志强、张良嵩、王保理、汤霄峰、吕学功、赵璇、罗瑞、姚小龙、王勋业、周红云、张俊、谢红光、王合敏、王春荣、王桂兰



楹联教师43名:


张琳丽、侯秀芹、陈孝玲、马辉、任延焕、左学厚、刘大川、郎崧巍、侯文慧、于树友、宋彩霞、张雯虹、赵爱萍、常振宏、黄永君、王凤茹、成华、高健、惠晓婷、张永剑、商晓红、李桂英、何小蓓、吕雄伟、唐金梅、祁朝洪、李月燕、严伟、石开宁、李学文、邓传杰、潘民华、袁朝辉、崔伟明、周瑞兰、张炼煌、李莺、胡育秋、邓怀雍、周邦彦、陈丽荣、肖飞、刘秋燕



教育系统领导5名:


李冬艳、尚文元、屈雅倩、陈宝玉、冯友庚



楹联学会负责人27名:


宗宝光、王新波、孙英、王运革、王文广、张创业、张丹薇、梁爱军、汤洁、张敏、贺倩、韩同成、朱庆文、龙文武、张卫平、陈慧萍、沈雄飞、冯春树、罗陆艺、余庆廷、刘盛源、黄芝龙、周菊敏、徐熙彦、万全琳、安达甄、钮文静

*本站部分文章作品是由艺术经纪人投稿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 010-88696922】

热门文章

热门佳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 2018 All Rights 环球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31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