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家李云飞——献礼两会专题报导

    李云飞,字得一,号太白山人、法号印收,九三学社成员。1969年6月生于河南省桐柏县,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曾任职于桐柏县中医院眼科,中视央媒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全国三农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全国三农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现为:
    CCTV-9“纪录中国”编导;
    中国指墨协会会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名誉顾问;
    中国毛泽东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
    人民大会堂签约书画家;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书画家志愿者;
    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河南省人大书画院常务理事;
    潘 (天寿) 派指墨传人,有当代“指书第一人”的荣誉称号;

    李云飞对毛笔书法、国画,大家都不陌生。指墨艺术包括指书(也含拳书、掌书等)、指画等。指画艺术的推进,首推清代的高其佩、李世倬(高其佩的弟子)、高凤翰。“真正使指头画推向新的发展的,应是潘天寿先生。”(王之海·《指墨技法》)潘天寿、钱松岩、虞一凤、吴在炎(潘天寿的弟子)、王之海等当属近现代的指画翘楚,黄永玉老先生也偶玩指墨,我见过黄老的指墨荷花。今天姑且不论指画,单说说指书。
    指书首推吴凤之先生,当然周宏兴先生的指墨隶书影响也很大。我作为吴在炎先生和吴凤之先生唯一的叩拜入室弟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艺术风格。我拜过五位老师,他们都倾心尽力地教导我,给我以书画技巧、发展方向指导和关怀鼓励。最后我决定弃医从艺(我曾是中医眼科主治医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指墨的创作、探索和弘扬。这不仅仅是两位指墨老师的遗愿,也是我自己的心愿。

    何为指书?顾名思义,“指书”即以人的手指蘸墨(或其它的顔料)直接书写的书法,也含拳书、掌书。有些人为了蓄墨戴上指套或指甲内塞上一些棉花,这算不上真正的指书。

    北宋马永卿《懒真子》书载:“温公(司马光)私弟在县宇之西北,诸处榜额皆公染之书”其法以第二指尖抵第一指头,指头微曲,染墨书之。因用手指蘸墨指书,故又称“染指书”。尽管司马光并没留下一点指书墨痕,长期以来,人们仍一直把他看成中国指书的鼻祖。但是,据《书法报》、《中国指墨》等刊物载文,中国的指书的开创至少可以上溯至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大周出土了北魏瓦文二百多片。瓦上的文字大多是用铁木尖器刻写,极少量是在瓦泥未烧时用手指直接湿刻上去的。诸如“兴”、“生”、“知”、“湘”等文字。这是迄今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指书遗作。此后,书史上有记载并留下遗作的当推清代名家高其佩,他不但有指画传世,也能以指代笔。指书起源于应早于笔书。指书渊源应以有人类刻物记事为起始。最早的书画不是毛笔书画。固然现在很多人把毛笔作为正宗,把硬笔和指书视为“旁门左道”、“杂耍”,贸然排斥诋毁硬笔书法和指书,其实只是看到了树杆树枝,没有看到树之根系,就无视树根的存在。今天的毛笔书法离不开远古硬笔及指书的积累。我们想像,人类起始记事,可能会用硬物如树枝、石块等,在地上或洞壁上记事,也可能找不到可用之器物时,一时之急,用手指在地上或洞壁上记事,这就产生了硬笔书法和指书。硬笔和指书可能就是书法的源头。“如果说书法艺术是一个巨大的万紫千红、争艳斗丽的百花园,那么,指书就如同墙角的寒梅,深谷的幽兰,它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昭示自身的雅美和神奇。”(周宏兴·《儒雅厚重指墨丰碑》之《关于指书的思考与感悟》)

    指书存在及发展有其必然性,是一门独特的表现艺术。“指书是严肃的创作,是高雅的艺术,是书法家用心血和灵魂以及对文化的积累,对生活的思考所形成的表现艺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造作。”斥之为“旁门左道”、“杂耍”,这是对指书艺术的一种偏见和误解。

    我是木华黎的后人,生长在中医眼科世家,书香门第。我的爷爷、父亲都是知名的中医眼科专家,母亲是人民教师。他们都写一手好字,我用的第一套制印的刻刀,是我父亲传给我的。湖南籍的吴凤之先生,四十年代末期投身革命,原是中央某出版社编辑,后来下放到河南省桐柏县,“劳动锻炼,接受教育,改造思想,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吴凤之·《吴凤之书法作品选》之《我与指书》)。吴凤之先生和家父交情深厚,送我父亲一副图画纸(当时条件局限,没有宣纸)书写的指书四条屏--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挂在我家客厅,日日目睹,引起了我对指书的兴趣。当时小学三年级已经开始写大字,又受爷爷、父亲的影响,苦练毛笔之外,心追手摹,自己暗自学起了指书。高三那年,我的指书作品竟然在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获“优秀奖”。这个时间,吴凤之先生已经回北京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凤之先生回到生活过的桐柏,见到我的指书,非常赞赏,在汪继兴、李剑桥、张仁海等社会名流的见证下,我叩拜吴凤之先生为师,正式入室学习指书。后来,居住的新加坡的吴在炎先生(潘天寿的弟子)回国和吴凤之先生见面叙旧之机,在吴凤之先生的见证下,我又叩拜吴在炎先生为师学习指画,成为潘(天寿)派指墨传人。二位老师一生中教了很多学生,但行叩拜之礼成为弟子的也只有我一人。他们对我从生活上关怀备至,在指墨学习上严格要求,寄予厚爱和希望。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道之域。”(清·刘开)我先后师从贺生绪、马哲夫、吴凤之、吴在炎、由天先生。传承吸收潘天寿、吴凤之、吴在炎等大师们指墨艺术精髓要旨,长期研习琢磨,尊重传统,师法自然,在传承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以“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萧真卿题米芾长卷)自勉。如今,浸润书画四十余年,法宗汉唐,意追魏晋,苦研经典,内外兼修。入古人门庭又破藩篱而出,汲取多种笔意,凸显指墨形质,以气贯指,以指驭墨,力尽做到指艺精熟,气韵连贯,刚柔相济,开合有度,意态自足,气骨清健,高雅超脱。艺术用来表情达意,张扬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艺术,称不上好的艺术;没有个性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丰富的人生历练和对指墨艺术上下求索的热爱,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李云飞以书法名世,真草隶篆诸体皆能,尤擅指书、拳书、掌书、指画,先后师从吴凤之、吴在炎、贺生绪、由天、马哲夫等大师,是潘 (天寿) 系的第二代指墨传人。
    李云飞先生浸润书画艺术四十余年,法宗汉唐,意追魏晋,苦研经典,内外兼修。入古人门庭又破藩篱而出。其指墨艺术独领风骚,汲取多种笔意,凸显指墨形质,以气贯指,以指驭墨,指艺精熟,气骨清健,开合有度,意态自足,高雅超脱,个性鲜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获奖,其艺术成就为多家媒体报道,并被国内外诸多专业机构、学术团体和收藏家收藏。鉴于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2014年元旦年李云飞的书法作品被中国邮政制成一套六枚的邮票发行。
暂无艺术家动态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 2018 All Rights 环球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3122号-1